Sunday, July 24, 2011

聊一下 customellow

2009年我們開始注意到一個新品牌 customellow (커스텀멜로우) ,形象照由身段雅痞的俊美白人男模擔當,曾有那麼一刻我以為是哪個歐陸新品牌,"不不,"搖了搖頭,這品牌處處可見過於刻意強調的英倫元素,它便肯定不是洋牌,是滴,它是道地的韓國本土品牌。張愛玲筆下的玫瑰不也是這樣 - "玫瑰進的是英國學校,就爲了她是不完全的英國人,她比任何英國人還要英國化。"

Source

Customellow標榜"Young Gentlemen's Look";設計經理孫形宇(손형오)形容品牌特色是經典風格、英式感性、合身剪裁、丹第design,特別符合年齡介於25~35、注重細節的時尚美男的品味。

Source

我個人是沒聽過什麼"英式感性"啦,大概又是韓國人自己幻想出來的一種異國情調,先不論英不英倫,我認為這個品牌展現了豐富而完整的時尚元素。首先,質料與作工一流,用看的、摸的、穿在身上,品味立現;它的產品線完整,服裝、配件、包款皆具備一致而和諧的設計感,不論你買了他家的哪些單品,顏色跟款式怎麼搭都能搭得很好看。

所謂時尚元素還包括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又得靠顧客來維持(LV的speedy包很清楚的說明了這點的重要性不是嗎)。customellow的價位反映了顧客的階層,一件羊毛衫12,9000won,一條棉褲8,9000~21,8000won,棉質襯衫7,9000~19,8000won,一件大衣約40萬,目標顧客群估計是月薪200萬圜以上的白領男性,所以我是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幾個大學生是可以跟 넌 내게 반했어 裡的李信一樣穿得起的啦,不過有預算不是萬能,這牌子大搞slim fit,當場淘汰不夠格身材,能把它穿在身上的,還得是平日對自身形象有一定關注的人。

類似customellow的韓國品牌還有BONT.I FOR MENMVIO、甚至老牌Bean Pole,我最看好的就是它,品牌定位明確,各類產品整合得很成功。唯一我認為有點危險的是它貌似加入了折扣策略;韓國各品牌遲早會下折扣,被送到outlet,唯獨customellow這個新品牌我們左等右等都沒有動靜,直到約一年多前吧,發現它開始打8折,而到現在,過季品6折更不是新聞了。

使用心得要問許小臉,說實話我其實不知道他有幾件,除了這件芥黃羊毛衫:
Source

他最近迷上綠色,給了我一個綠色卡夾,說這樣我不用每次進捷運站時都要掏卡掏半天。可是我怕在這種熱帶地區使用一下就用爛了,遲遲放在櫃子裡沒拿出來用。
Source

卡夾細節做得很棒,顏色也很好搭(有紅、芥黃、藍等),我看網路上的人隨便都搭得很好看:
Source

Monday, July 18, 2011

築景思城裡的香港

回台北前收到了"築景思城"這套書(中、英文各一本),作者是我當年的老闆,被我視作"成功女人"典範的何教授。很感謝她幫我留了一套,以及幫我寄送的好友兼前同事 :)

"築景思城 : 香港建造業發展史 1840-2010"這套書盡現何教授一貫風格 : 詳盡的圖文史料、廣闊的歷史視野、準確的數據分析、及洋溢鄉土關懷的筆調。


正文前有70多頁以圖文方式簡明扼要的介紹了香港170年以來的城市發展史。圖片左邊是20世紀初的九龍半島,當時仍相當荒蕪,這張照片是何教授本人提供。
何教授蒐集了許多香港老相片,同時她也有一些友人是收藏家,不吝提供私人珍藏,這本書因此有相當豐富的相片資源。記得以前何教授曾讓我到伊利沙伯醫院拜訪她的一位醫生友人,索取一個耶誕展覽所需的老相片,當時我手上拿了那麼多珍貴的收藏,實在抖到不行。


圖表是1842-1939一個世紀間,香港建造工人日薪統計。量化史學是出身法國巴黎大學的何教授的專長領域之一,她的作品絕對少不了科學化的縝密統計與分析。
不才如我,當年正是幫何教授處理東華三院會計帳本等數據史料,高檔的excel指令全是她不厭其煩的教給我的。現在工作上常用到excel,發現我比公司其他新人技高一籌,原來都得感謝何教授。



翻到這本書最後,赫然在鳴謝裡發現我的名字。這個研究計畫我完全沒有參與,當時我人在韓國寫論文,只是在很偶然的機緣出了一點小小的力,而教授竟然沒忘記我。
這個研究計畫費時頗長,所耗的心力勞力相當龐大,我不擅說感性語言,但我著實認為,沒有對香港的一份熱愛,不可能把這個研究做得那麼好。
我是一個住哪裡恨哪裡的人,唯獨香港和瑞典是我沒恨過地方,加上我一向很喜歡建築(若非2000年台灣社會發生劇變,我肯定堅持小時的志願去考台大土木,呵呵),能夠參與到這個研究計畫的一小丁點也讓我覺得無比開心與榮幸。


"20世紀上半葉,香港不少建築揉合東西方文化精粹,位於銅鑼灣東院道的聖馬利亞堂是最佳例子。...除了後期加建的玻璃彩繪崇奉聖母瑪利亞外,並沒有刻意歌頌聖經中的人物,建築物表現了西方文化融入華人社會,求同存異的含蓄表述。"
~p 31
文中的聖馬利堂就是它:
Source
讀本書之前,自以為算瞭解香港的我,也不知道香港有這麼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當你覺得香港已經走到不知道還可以走哪裡,翻翻築景思城,找一找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香港吧!

Sunday, July 17, 2011

South Korean's Nanyang Dream - Probably a Beautiful Mistake

We are witnessing a gradual increase of Korean population in Singapore. Not that Singapore is such a fantastic place that replaces Korean's most admired migration destinations such as the US, Canada, and Australia, but because it's an affordable choice (just like Korean apples in Singapore). 
Especially for the less elitist in the Korean society, Singapore is the best destination for their education pursuit; 2 choices are before them - entering a 100th ranking university in Korea or enrolling in a unknown private institution in Singapore and come back with some English ability and an overseas degree. Cost of living in both countries is about the same (even Singapore is slightly cheaper than Seoul) and tuition fee is not even a concern - in Korea it is roughly 10M Korean won (for private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majority) and Singapore SG$17000 per annum. What further narrows the gap is that in Korea a bachelor degree requires 4 years of study which amounts to a total of 48K in SGD, whereas a degree in Singapore takes only 3 years, costing 51K SGD.
These facts are what make Korean population a discernible existence in Singapore, and that the similar trend is not observed (like in the Euro American countries) among people from adjacent, equ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HK and Taiwan.
But is coming to Singapore, really a smart (스마트) choice for the Koreans? I do not think a lot of them expect to stay in Singapore for good, as the career prospect for Koreans in Singapore is just nothing. Going home is the answer, but thei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probably does not give them any competitive edge upon returning.
In the end, their Nanyang dream is probably just a beautiful mistake.

新加坡到處都是韓國人。

當然不是因為新加坡已經讚到取代韓國人的熱門移民國家如美、加、澳,而是因為它的入門門檻低。

對於許多韓國的非菁英階層而言,教育上他們進不了韓國名門大學,經濟上無法負擔移民歐美,新加坡燃起了他們的希望 - 與其讀間排名要翻到第N頁的大學,倒不如去新加坡念個私人教育機構,可以學點英文,回到韓國還可聲稱自己有洋學歷(南洋也是個洋啦)。

花費上也不見得高出多少。兩國消費水準差不多,首爾地區甚至比新加坡高;學費亦不相上下,韓國私立大學(韓國大學不論排名前後一般是私立的)年約1000萬韓幣(12K新幣),4年制,新加坡私人教育機構約17K新幣,3年制 - 48K vs. 51 K, 簡直可說零差距。

這些因素造就"在新韓人"這個社群的出現,而這個現象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我們無法看到周邊發展程度相似的國家,如香港或台灣,有展現此等趨勢,不像在歐美,我們可以找到韓國社群、日本社群、香港社群、台灣社群等。

在韓國,越來越多人在做著這個南洋美夢。可這真是個 smart (스마트) 的選擇嗎(韓國人很愛用 smart 這個外來文XD) ? 當這些韓國學生畢業後,他們發現這些私人機構的學歷無法提供他們在新加坡的就業前景,也無法提升他們在韓國的競爭力。對很多人來說,來到新加坡,終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Saturday, July 16, 2011

早晨的歌

2010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氣餒的一年。許小臉的事業人生開始水漲船高,我的理想道路變成絕人之路。在韓國的日子剩下的就是等待,在家裡寫論文、做譯稿,在咖啡館看書、玩手機,等著他下課/面試/下班。

許小臉在試前準備,我總是點一杯熱拿鐵,
等待他帶回好消息

8月底,許小臉去小摩面試,我則在旁邊貞洞劇場的咖啡館2F等他,當時記得讀的是Henrietta HarrisonChina (Inventing the Nation),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但是店內播放的音樂讓我思緒整個放空。Shazam告訴我是Tift Merritt的Another Country...
"But I’m broke down right here.
My heart won’t come out clear.
I get lost on the inside too.
How could I make sense to you?"


許小臉進了小摩。

我開始思考自己怎麼辦,還是等待嗎? 我決定出發,前往another country。

然後拿到了一個job offer。

等待工作簽證核發的期間,從another country回到韓國,去了一趟駱山公園(낙산공원)。這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公園,有著古老的城郭(성곽)。

在蜿蜒崎嶇的山路走著走著,我看到這個景象 : 提公事包的男人和一隻狗,還有遠處的南山。他們想走過去嗎? 他們走得過去嗎? 我產生了一種焦慮感。

而今,在another country也快一年了。每天早上出門前,我都要聽Another Country。過去在幻想another country時,我聽Another Country;但當我已經在another country時還想聽,是因為這個another country畢竟不是我的終點,我還有another another country要前往。

腦中依舊無時不刻浮現這個公事包男人和一隻狗,還有當下的同樣疑問 - 我想走過去嗎? 走得過去嗎?

Monday, July 11, 2011

MAC #128 Split Fibre Cheek Brush Review

我夢想有一個裝滿整套MAC刷具的小叮噹口袋,但自己不是pro,也就務實的添置最需要的產品,除了必備的經典#187,粉餅/鬆粉刷有#150 (它柄太長毛太刺,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會買#134)、眼部刷具有#217(善心櫃姐說,它的功能可抵#222,價格還漂亮很多)、腮紅/修容是#168、然後就是用來打亮、疊擦炫彩餅的#227。我的MAC刷具全部就這5隻,新手上路,我也會這麼推薦。
堅持了這麼長一段時間,看到這次新品Split Fibre系列,終究忍不住把#128 Split Fibre Cheek Brush ( #128時尚雙效臉部刷 ) 給帶回家。我承認,我是先很膚淺的用櫃姊的理由說服自己把它買下( 理由 : 限量! 一支雙效!),至於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回家再研究。

Source

Temptalia 認為這是一隻可有可無的刷子,無論形狀或功能,都是#109、#116、和#227可以取代的。

可是我認為它一定有存在的理由。畢竟擅長花樣翻新的MAC,在刷具這個領域,總有獨創的構想。

我用粉質腮紅、霜狀腮紅、(很會飛粉的)柔礦迷光炫彩餅測試的結果是 -  #128做得到的,MAC家族裡現有成員也都做得到:
  1. #128對粉質腮紅的抓粉力沒有#168好,扁平的形狀也無法表現#168又可精準修容、又可自然暈染的功能
  2. 上霜/膏狀腮紅或粉底液的效果薄透而浮貼,而這也是其他刷子可以達到的
  3. 用在炫彩餅上,它只是放大版的#227。就算買了這次一起出的寶石光炫彩餅,如果手邊已有#227這隻經典多用途刷,便沒必要添購#128

實驗結果似乎告訴我#128是隻平庸且多餘的刷子,誠如Temptalia的評價。不甘心的仰望著天花板好一會,終於想出#128非買不可的理由,來自於它的產品特徵 :
  1. 毛量紮實 - 這和毛量鬆軟的#109、#116不同,意謂它可以做到鬆軟刷具所無法達到的細緻效果,因此它的舞台並非一般的粉質腮紅,而特別適用於沾取較易飛粉的炫彩餅,並將之服貼、均勻、精準的上在臉上。這個道理和#227一樣,但#227畢竟被歸類於眼部刷具,用在臉部打亮,尺寸便顯得過小;用過#227打亮臉部就知道,要反覆塗抹好多次才行,而#128的size則剛剛好,兩三筆就OK
  2. 兩種刷毛 - 號稱"雙重功能雙重妝效"。簡單來說,黑色的天然山羊毛適用於霜狀或膏狀產品,白色的合成毛則有鬆粉刷的效果,可以用來疊擦另一種質地的產品,或用來上粉質產品完妝。例如: 用天然毛上霜狀或膏狀腮紅,用合成毛打上鬆粉定妝、用合成毛上粉質腮紅,用天然毛疊上炫彩餅、又或是,針對沒有全臉上底妝的人而言,天然毛可上局部粉底,再用合成毛打上鬆粉定妝
#128除了上述功能有別於當前的MAC家族之外,它的產地也和大部分製造於日本或法國的MAC刷具不同 - #182有人和你做伴了! 它也是MIC系列的一員。不知道以後MAC會否把刷具的生產線都移往中國?

由下至上: #227產地在法國, #168在日本,#128留白,產地標在塑膠筆套上

Sunday, July 10, 2011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Political Change in DPRK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Political Change in DPRK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報導有學術研究的高度,立場是一貫的中立與務實,和我個人取向相近,因此是我寫論文時最喜歡閱讀與引用的來源。
最近的北韓報導提及幾個重點話題。
改朝換代之後的北韓,政治制度是改還不改? 北韓改革開放,了不起只能成為一個次等南韓,同時人們也將理所當然的認為頭等南韓理應兼併改革後的北韓 - 如果改革開放的結果注定如此,也難怪北韓興趣缺缺。
中國在北韓議題上的角色一向至關重要。中國依舊採取務實而寧靜的策略,他內心認為北韓終究會走上改革開放的路子,但那不會是今天、不會是明天、也不會是可見的將來,你去逼他也沒用,何必呢。最該面對的迫切問題是北韓的民生困境和由此造成的湧入中國境內的脫北者難民潮;和一天到晚只會(能)嚷嚷人權的西方國家及非政府組織不同,中國默默的進行和北韓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往來 - 唯有北韓的國計民生好轉,才能從根本解決北韓的難民問題,才能為北韓的改革開放打下基礎。中國很清楚,你不能讓一個還不會走的孩子跑給你看。
北韓放不放棄發展核武? 這點更簡單了,不單是北韓,如果一個國家處在一個對自己不友善、把自己當魔鬼的國家的勢力範圍,能不想方設法自保? 除非整個韓半島都非核化、美國退出在東北亞的戰略布局、還有在南韓的美國駐軍,要北韓放棄發展核武,實在是沒有理由,畢竟人都要自保。
最後,韓半島發生戰爭的機率微乎其微,但引起緊張情緒的小動作則依舊在所難免。

Monday, July 4, 2011

星巴克在韓國 - 12周年的局面

韓國的咖啡館文化正面臨一個豬羊變色的尷尬時代。

1999年甫進入韓國市場的星巴克在韓國開創了連鎖咖啡店的熱潮,歡度12周年之際,本土咖啡品牌已打破分庭抗禮的局面,以急速增加的分店數量,動搖著星巴克市場第一的地位。

HOLLYS Coffee (할리스커피), Angel-in-us Coffee (엔제리너스), Caffe Bene (카페베네), TOM N TOMS COFFEE (탐앤탐스), A Twosome Place (투썸플레이스), 以及 BEANSBINS COFFEE (빈스빈스) 是韓國知名本土咖啡品牌,品牌形象、品質、價位,與星巴克皆不相上下;他們各具特色,HOLLYS有地瓜拿鐵這類具本土特色的fusion飲品、A Twosome Place定義自身為Dessert Cafe,有廚房pâtissier現做糕點、BEANSBINS以現烤鬆餅出名、Caffe Bene則以well being和明星代言為號召,甫以效仿別人的鬆餅&義式冰淇淋為主打。他們並非星巴克嚴格定義下的競爭對手,也有一定的市場區隔。

可是星巴克的的確確面臨到了挑戰。朝鮮日報的報導認為,星巴克不敵本土品牌的原因在於"開店速度過慢"、"不夠本土化的產品與服務"。這個論述恐怕過於簡化。

以"開店數量落後"推論星巴克表現落後之結論並不正確。對人口超過千萬的首爾首都圈而言,咖啡館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會面場地;同樣的品質與價位,誰有店面誰就有客人,顧客上門的原因不必然是因為個人偏好,純粹是哪裡有位就去哪裡;或許以外帶消費者的取向來評斷消費者偏好會比較適當。報導中提到星巴克分店數量落後,總銷售額仍領先群雄,這個事實正說明了分店數量不等同受歡迎的程度。

"不夠本土化因而表現落後"的論點也站不住腳。咖啡館的本分就是賣咖啡,星巴克把咖啡做好就可以,沒有地瓜拿鐵、穀物拿鐵這些本土特色飲品也無所謂,畢竟這些都是消費者偶一嚐之的飲品,無法取代基本款的咖啡飲品。

直營的星巴克,開店速度自然比不上開放加盟的本土品牌。韓國是個加盟店的國度,不只咖啡館,餐廳、糕餅店、小吃店、便利店、補習班,全都是連鎖為主,這是韓國的一個文化現象 : 與其自創品牌,韓國人寧願加入巨型連鎖集團。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阿珠媽、退休後的中年人,有些閒錢,很多都會拿去投資連鎖店,這是韓國本土咖啡館可以一年開個數百家的背景因素之一。


韓國星巴克 - 12周年,400家分店
韓國本土咖啡品牌起洋名、裝潢摩登,來自美國的星巴克卻日漸增添本土情調。去年我在梧木橋附近看到的那家裝潢韓風的星巴克已不稀奇,6月28日甫開張的星巴克第400號店(스타벅스 400호점, 이마빌딩점,地鐵光化門站2號出口,美國大使館方向前進500m),極盡韓式風騷。官網形容這家分店位於朝鮮時代負責管理宮廷"馬事"的單位的原址,是國家軍事、政治、文化的中心,周邊有4個宮闕(궁궐)和宗廟(종묘),意義並不一般。

經Starbucks Korea同意,分享該店實景如下(Starbucks Korea Facebook很nice,留言都會回^^):

店招英韓雙語並列,採用新logo。


古樂助興。


店內一覽。


好個fusion。


還有藝廊耶~?!


店內二覽。那個隔間和方型桌版...這是星巴克嗎?


無題(有很多藝術作品喜歡用無題來命名)


12周年,400家分店。星巴克CEO Schultz在4月底訪韓時說,星巴克在亞洲的成長是要有機的,不是冒進的。那到底在韓國他們打著什麼主意?品牌?市佔?噱頭? 總之一切端看Starbucks Korea,娘家Starbucks只是跟著湊熱鬧。

同一場訪問,Schultz在韓國推廣新書,也參與文教活動,記者會開在德壽宮(덕수궁)的靜觀軒(정관헌),這是一個多世紀前,朝鮮王朝的高宗光武帝喝咖啡的地方。

12周年了,咖啡還是很香,一切還是很有意思。